在乎結果
921之後,要用二十年的時間復育,適地適種的評估,種田我不如老王、種菜我不如老圃;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不要住人,山坡地要有限量的開發,讓台灣的山地可休養生息;高山農業是原凶,那政府就是幫凶?不要到山裡面去建攬車;不要到山裡面去吃年排、唱卡拉OK、去洗SPA;尊重環境的生態,應低度的開發;減災的機制建立和共識的形成。
對《土地》不應該僅用價格來衡量,要用愛與尊重來衡量(雖然它們沒有票,但它們卻很有料);《山和山》之間是水的路,一定要有距離,那本來是水域,水只是把它的路要回去而已;《土石流》是大自然的現象?是人類的宿命?人是認知不清?還是為了討口飯吃?超限用自然的資源,人類的自大、代價很大!
921之後,大家對環境的尊重已不容忽視,人要從錯誤中學習,更要有反省能力,地球上的每一個人,都必承擔保護地球的責任。推動節省能源、資源再利用之循環型社會,以追求永續發展,改善國民生活品質是大家的責任;誠如聯合國21世紀議程行動綱領所強調,建設美麗的地球要靠人類一起打拼,共同努力,為確保地球永續發展的願景,盡一己之力。
在這世紀交替之時,人類己經明瞭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》,如果生態環境不斷耗損、破壤,大自然終將大舉反撲,屆時,生產、消費活動無法持續,人類的福祉也將化為烏有,只有當經濟活動與環境保護取得平衡,人類才有未來,因此,《永續發展》思潮應運而生並成為國際共識。
種樹還山,還給大自然清靜,給台灣一個轉機,台灣的山、有空靈之美;有水墨之境,轉個彎、就有不一樣的景;山和大自然才是主角,把安靜還給山林,讓山像山的樣子,把純樸還給鄉村,讓鄉村像鄉村的樣子,把土地還給大自然,學習謙卑的和大目然共享共榮,讓人和天地和大自然和平共存。
《沒有土地,那有花》, 象徵著環境與經濟的關係,無法珍惜環境,理所當然會落入,《窮到只剩下有錢》的窘境。今天我們必須體認,今日我們珍愛台灣,明日台灣將珍愛我們的下一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