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化建築解析/創造生態跳島 降低熱島效應

聯合報╱記者鄭朝陽】

音樂廳 綠牆呼吸法國生態藝術家派屈克‧布朗克為國家音樂廳設計綠牆裝置藝術,景觀綠美化和室內空氣淨化是主要訴求。 圖/本報資料照片

建築物屋頂和牆面的垂直立體綠化,有小兵立大功的效果。小自頂樓住戶降溫節能,大到改善都市熱島效應,都不可小覷。不過專家認為,綠化如果無法創造生態品質,不如不做。

錫環境綠化基金會執行長張清表示,以台北市為例,市區有大面積水泥鋪面,夏季時會吸收大量日照輻射熱,入夜後熱量逐漸釋放,直到隔天清晨還未完全散熱,接著又是一整天的日曬,加上持續排放的空調與汽機車廢熱,形成夏季均溫逐年上升的都市熱島效應。

聯合國的環境研究結果顯示,當都市建築物屋頂及立面空間綠化達70%,城市的二氧化碳濃度將減少80%,熱島效應亦將隨之消失。成大建築研究所教授林憲德 表示,一旦屋頂和立面有效綠化,室內降溫會減少空調用電,排碳就少,這些綠化植栽也有吸附二氧化碳的功能,逐漸紓緩熱島效應。

屋頂綠化好處多多,除節能減碳,還能讓房地產增值。自1980年代開始,德國用補助和立法提倡打造綠屋頂,還把綠屋頂技術輸出北美,成為外銷的「知識經濟」產業。

日本也立法要求東京、大阪等都市推動綠屋頂。以東京為例,近10年來,平均溫度升高3.5℃,政府對屋頂綠化者減稅,並要求新建和改建基地面積在300坪 以上的民間建築,以及75坪以上公共設施,都必須綠化20%屋頂面積;其中,澀谷是東京的繁華商業區,屋頂綠化標準比其他區更高,90坪以上的建築基地, 蓋新房子都要綠化屋頂。

林憲德表示,綠屋頂的隔熱關鍵在植栽,而非那一層覆土和澆灌的水,應該選擇有樹冠和闊葉的喬、灌木,才有遮陽效果,而且喬、灌木的樹幹有木質部,能固定二氧化碳,這樣才能「節能減碳」。

綠屋頂的另項功能是創造「生態跳島」。林憲德強調,道路、建築物形成水泥叢林切斷了鳥、蝶、昆蟲的生態系統,綠屋頂可成為牠們休憩、繁衍中繼站,所以綠屋頂的植栽應該會開花(提供蜜源)、結果,藉此提供牠們食物來源,成為生態跳島,創造多樣性生態品質。

50種除害植栽 36種台灣常見

3年前,被稱為「綠先生」的法國生態藝術家派屈克‧布朗克(Patrick Blanc),來台灣為國家音樂廳設計了「綠色交響詩」的植生綠牆。當時他用了台灣山蘇榕樹鐵線蕨等50多種、4000多株植栽,打造一面垂直綠牆,造成轟動。

派屈克的綠牆藝術創作其實有科學根據。台大園藝系教授許榮輝指出,美國太空總署(NASA)依照「淨化空氣中有毒氣體的功效」、「栽培管理的容易度」、 「病蟲害的抵抗力」等重點評分,選出50種能有效去除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室內植栽,其中36種是台灣常見的植物。吸收分解的氣體包括甲醛等有機揮發物、一氧化碳、懸浮微粒…等,它們在24小時內,可以分解、排除87%的汙染物,是經濟有效的生物過濾器、空氣清淨機。

今年環保署也和台大合作,參考NASA經驗,出版「淨化室內空氣植物手冊」,教導民眾讓家中的「綠意盎然」更具實用性。

例如要吸收家具、油漆散發的甲醛,可種波士頓蕨山蘇蔓綠絨黃金葛等蕨類,或是俗稱「發財樹」的馬拉巴栗,都可有效降低室內甲醛濃度達10~30%。想減少室內二氧化碳,好吃又長得快的蕃薯葉九層塔香草類植物是首選。

「打造綠牆,要先界定需求。」許榮輝說,室內植生綠牆營造綠意景觀,有紓壓、園藝治療效果,採用上述植栽,可以改善室內空氣品質,這是室內綠牆引發風潮的 主因。不過,把室內綠牆搬到室外,除了為城市景觀加分之外,依目前室外綠牆的發展現況,空氣淨化、節能減碳等效果都非常有限。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