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業的窘境
颱風來時除了傻眼之外,再去打聽別人有沒有比我們的損失更多,我們就算”賺到了”。
每逢記者來採訪卻是躲無路,因為沒有豐富資訊可以提供,有時落差太大還會出糗!
三、五年前沒有資金去台北補貨不敢睡旅館,十五年前為了開車提神還拿針扎腳。 多少業者的借貸情形,政府田間調查的真實性,是否可議!
種花種到壞田望後冬!台灣的農民既是極為保守卻又很自大!
那麼多的推廣是在消化經費還是在落實產業發展?!
花藝老師十有八九還是招不到學生的窘境!
北部一盆花禮消費要達到八百元以上才有送,而南部只要是五百元就送了。
現在業者賺的血汗錢是勞力士(台勞)!
花市和花店給消費者的定位又如何?相同的貨品、相同的價格,花市會比花店生意好,這又是為什麼?!
(定價+設計+服務費)計算公式取捨竟是業者的最大考驗。
花卉的推廣和消費者的教育必須靠政府的力量,但政府經費的分配又經常「重北輕南跳過台中,如何取得平衡?!」
花卉的推廣在中南部的困難度會比較高的原因:中南部人民生活作息大不一樣,會影響參與的程度。
中南部的人,經濟活動力大多屬勞工階層,星期一到星期六上班,星期日也因為天氣非常熱,大家在下午三至四點才會活動。
為產業量身訂做「人親土親」的決策思維–南部人的赤腳(腳踏實地)和單純的精神。
下鄉了解產業(草根性)赤腳走入田埂,爛田也要下去!看到官不想奉承(選舉時才看到人)
.農業的產品是「農產品」還是「商品」?
最原始的問題,農民的定位
歷史上的今天
- 綠手指行動 - 2008
